8月6日下午3:00到3:55的《南阳大国医》栏目,邀请南阳市第八人民医院外科主任王振辉做客直播室。
王振辉就“你了解成人腹股沟疝吗?”这一问题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成人腹股沟疝的治疗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腹股沟区是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腹股沟疝发生于男性者占多数。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1,右侧比左侧多见。老年患者中直疝发生率有所上升,但仍以斜疝为多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疝气困扰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
临床表现:
可复性疝:临床特点是腹股沟区出现一个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患者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或患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肿块可自行回纳、消失。一般无特殊不适,仅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行走不便和影响劳动。肿块呈带蒂柄的梨形,上端狭小,下端宽大。平卧时肿块可自行消失,或用手将包块向外上方轻轻挤推,向腹腔内回纳消失,疝内容物为小肠时可听到肠呜声。肿块柔软、表面光滑、叩之呈鼓音。回纳时,常先有阻力;一旦开始回纳,肿块即较快消失。疝内容物如为大网膜时,则肿块坚韧无弹性,叩之呈浊音,回纳缓慢。疝块回纳后,检查者可用示指尖轻轻经阴囊皮肤沿精索向上伸入扩大的外环,嘱患者咳嗽,则指尖有冲击感。隐匿性腹股沟斜疝,可以通过此试验,确定其存在。压迫内环试验可用来鉴别斜疝和直疝,后者在疝块回纳后,用手指紧压住内环嘱患者咳嗽时,疝块仍可出现。
滑动性斜疝:临床特点为较大而不能完全回纳的难复性疝。滑出腹腔的盲肠常与疝囊前壁发生黏连。除了肿块不能完全回纳外,尚有消化不良和便秘等症状。滑动性疝多见于右侧,左右两侧发病率之比约为1:6。在手术修补时,防止滑出的盲肠或乙状结肠可能被误认为疝囊的一部分而被切开。
嵌顿性疝:常发生在劳动或排便等腹内压骤增时,通常都是斜疝。临床特点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肿块不能回纳。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嵌顿的内容物为大网膜时,局部疼痛常轻微;如为肠袢,不但局部疼痛明显,还可伴有阵发性腹部绞痛、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机械性肠梗阻的病征。疝一旦嵌顿,上述症状逐步加重,如不及时处理,终将成为绞窄性疝。肠管壁疝嵌顿时,由于局部肿块不明显,又不一定有肠梗阻表现,容易被忽略。
绞窄性疝的临床症状多较严重:患者呈持续性剧烈腹痛,呕吐频繁,呕吐物含咖啡样血液或出现血便;腹部体征呈不对称腹胀,有腹膜刺激征,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腔穿刺或灌洗为血性积液;X线检查见孤立胀大的肠拌或瘤状阴影;体温、脉率、白细胞计数渐上升,甚至出现休克体征。
腹股沟直疝为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位于耻骨结节外上方,呈半球形,多无疼痛及其他不适。当站立时,疝块出现,平卧时消失。肿块不进入阴囊,直疝颈部宽大,极少嵌顿。还纳后可在腹股沟三角区直接扪及腹壁缺损,咳嗽时指尖有膨胀性冲击感。可与斜疝鉴别。双侧性直疝的疝块常于中线两侧互相对称。
引起腹股沟疝的原因很多,主要是腹部强度降低,以及腹内压力增高。老年人肌肉萎缩,腹壁薄弱,而腹股沟区更加薄弱,再加上血管、精索或者子宫圆韧带穿过,给疝的形成提供了通道。此外,老年人多有咳喘、便秘、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排尿困难等疾病,致使腹压升高,为疝的形成提供了动力。如果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包块,即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平卧休息时消失,就应该考虑腹股沟疝的可能。
绝大多数的腹股沟疝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医生的查体就可以确诊,如果疝气比较小,表现不典型,可以通过B超检查就基本可以确诊。
对于腹股沟疝的治疗存在误区,认为不会危及生命,所以可治可不治。但是,腹股沟疝一旦不能回纳形成嵌顿疝便可导致肠梗阻,甚至肠坏死、穿孔,甚至死亡,病死率约为15%。腹股沟疝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疝带、疝托、中医、中药等,这些方法可以缓解症状或延缓疾病的发展,但不能治愈,甚至一些不当的保守疗法还会加重病情。
现在有些不法“医生”利用患者惧怕手术的心理,鼓吹疝气不开刀,骗取病人钱财,一定要加以防范。
成人腹股沟疝是不可自愈的,手术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唯一可靠方法,较少复发。易复性疝应选择适当时期进行手术,对难复性疝则应限制在短期内手术,对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必须采取急诊手术治疗,以免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手术治疗又分为传统组织对组织张力缝合修补和无张力疝修补技术,目前国际公认的是无张力疝修补技术,它包括开放术式和腹腔镜术式。
传统手术:传统手术要求患者术前、术后禁食,术后要卧床数日、输液,下尿管,患者术后疼痛剧烈,恢复慢,复发率高,许多心、肺、脑血管合并症的患者因不能耐受全身麻醉或半身麻醉而无法手术。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目前最为广泛开展的疝气手术是使用人工材料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它包括开放术式和腹腔镜术式。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1997年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从国外引进到中国后迅速普及。复发率低,疼痛小,手术多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一般只需住院2-5天,甚至可以门诊完成手术,患者无需住院,而且术后恢复快。国内目前常用的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方法归纳如下:
平片无张力修补法:是将补片与腹股沟管壁缝合,精索经补片打孔引出。在1997年以前,它被世界公认为疝气手术最经典的术式。目前很多医院仍有很多医生行此手术。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法:该手术是将网塞充填和平片无张力修补法手术结合在一起,即用聚丙烯卷成伞状填塞疝环缺损,然后用平片加强腹股沟管后壁,一度对伞状填塞物及平片不行固定,后由Rutkow和Robbines建议把伞状填塞物及平片分别固定,是国外目前流行的疝修补术,也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术式。
腹膜前间隙内衬置片无张力疝修补法: 这是2000年提出的一种新的无张力疝修补法,在开放手术中打开腹横肌膜,游离出腹膜前间隙,将补片置于腹膜前间隙修补耻骨肌孔区。随着人工合成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使补片材料已达到理想的要求,从而实现对内环、直疝三角、股环三个潜在缺损进行整体修补,这就是全腹股沟修补概念。
并发症:手术部位的血肿和血清肿、阴囊血肿、阴囊积液、切口感染伤等。复发(目前现有的各种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疝仍有复发的可能,总体手术复发率不超过1%。)。
住院时间:由于本院目前采用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手术后无需拆线,手术后3-5天均可出院。
王振辉:主任医师,南阳市第八人民医院外科主任,曾在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进修学习,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特约编委,擅长微创-腹腔镜下各种腹外疝修补术、小儿疝及成人局麻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来源:南阳新闻广播)